找到相关内容312篇,用时5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名片与帝号喻:阿弥陀佛的名号来之不易,代表圆满的善根福德

     (菩萨。)  这个帐很好算,因为阿罗汉是,他是自己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菩萨是发广大的菩提心,要度脱一切众生,所以,菩萨的善根福德跟阿罗汉相比,那又是另外一个层次、另外一个级别,天地不能相比。 ...你就太稀有。连五戒十善都难做到的人,我们有什么善根福德呢?  好了,五戒十善是善根福德──持守五戒和毁犯五戒相比,那这是善;能修十善的,和十恶相比也是善。但五戒十善呢,还是停滞在三界之内,没有出离...

    净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946388.html
  • 禅修的利益

    名词。针对这样的时弊,禅,实在是一剂最好的药方。   ﹝一﹞禅修心态   禅师修行不光为自己,一定要像菩萨那样大慈、大悲、大热忱来对待?生,不可做自私的,所以在修持上,我们要:   1. 自我观照...活动,将有助于我们获得再出发的力量。   禅,不是什么神奇玄妙的现象;禅,也不是佛教专有的;可以说人间充满禅机,大自然无一不是禅的妙用。禅像太阳的热能一样,只要有心,到处都有自己的热能。佛陀在灵山会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648225.html
  • 孔子的出世与释迦的入世

    印度婆罗门教中兴,佛教渐至陵夷衰微,而中国罗什西来,大乘靡然成风,故谈佛则不得不语大乘。若一生持戒只知回向自己,即使修到极至,玄虚寂灭,枯木死灰,不过一,早为五代时禅林豪杰所笑。大乘菩萨道欲对...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做官与行世,孔子显然都有一套。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国君可以举一国之力任其施展的时代,一展抱负正如探囊取物吧。  但孔子却高悬标格,不肯稍稍假借。现实与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5467156.html
  • 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里学往正道走,但是如果找不到好的老师,尽教他们邪知邪见,青年人也跟着学坏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择友寻师非常重要。 有为的青年人应该将自己责任认识清楚,不要做个,做人的责任是要有功...求、不自私、不利、不妄语,那世界一定和平。 从自己修身做起,在内心与自己也不争,那一切狂妄的思想也都不起,平平静静的,这就是真正的快乐。你自己平静快乐,就能影响旁人都平静快乐。大家和平相处,世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4775483.html
  • 惟善法师、源流法师:现代斯里兰卡佛教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坚持大乘说小乘为,小乘说大乘为非佛说等说法,但仍然有不少人对于大小乘的称谓等耿耿于怀,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这些偏见对于佛教整体的和谐和发展极为不利,其原因仍然是彼此缺乏全面实际的了解...民族兴衰之时,佛教历经摧残和打击,数次濒临灭亡。在近现代,斯里兰卡遭受西方列强先后四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佛教僧侣为了保持民族独立与佛教兴存,与各种反对势力进行长期而艰巨的斗争,而不是不问世间,只顾自保。...

    惟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577130.html
  • 凯朝教授:浅谈佛教僧侣办理养老保险、社保基金的意义得失

    两用人才,从长计议,这样更能够体现佛教本身的慈、悲、喜、舍的精神。即使从佛教寺院还俗,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说白了,佛教不能做“”,要先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佛教的宽宏、包容之心。...是对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大德而言,一般的僧俗是难以达到的。因为,一般的僧俗是很难守住身、口、意三业。如果人确实一生能守住身、口、意三业的话,那就能够达到“即身成佛”的果位。也就应合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

    佚名

    |养老保险|社保基金|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0245078465.html
  • 浅谈重修栖霞寺石窟

    条件皆比过去好。首先近二十年来,在国家制定的宗教政策,与过去历史对比是最好的,有保障,从“”,要发展为人间佛教。其次是我国在邓小平提出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无论是哪方面,皆向前跨令人惊叹的一步。南亚各国佛教徒及世界五大洲教徒,闻此佳音,会略施净财,促成其事。有三年时间,将可告竣,这必须是专款专用,才能如期完成。只要主事者具备“报恩”思想定能成功。■ ...

    融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879433.html
  • 达道居士:甚么是佛法

    的人,也要发此大愿。但是一班根机小而智慧浅的二乘人,一听则生起惊怖怯弱的心,不敢进前。他们的希望是‘只顾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佛见这一类根性的人,就说小乘教法,主要的是以离爱贪为本,...则痴心增盛。故贪爱是烦恼之泉源,若贪爱一断,则一切烦恼皆断,烦恼断尽,则菩提显现。故小乘人遁世修行的目的,是著重于离贪爱、生死,而证菩提。  四、大乘佛法  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愿意做的,他...

    达道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3942854.html
  • 佛陀的形象

    而然地同所谓的“”、“自私”的阿罗汉挂起钩来;而在上座部佛教徒看来,大乘佛教的理论大多数非佛陀所说。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誉排他之嫌。  事实远非如此。阿罗汉并非,亦无自私之念。因为,只有从...最终解脱。换句话说,没有这些大阿罗汉的参与和弘化,佛法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遍及整个中印度,佛教也不可能如此地吸引众多的社会精英出家,以期获证阿罗汉果。如此无我奉献之阿罗汉又怎能叫做?也许又有人会说...

    学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3556736.html
  • 虚云和尚与天台山

    得道还远着呢!何况,就是你证到初果,也不过是罢了。又怎么能像菩萨发心一样,上求下化、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法呢?现在看你饭也不吃,裤子也不穿,形式上标新立异,那自己怎么能够功夫成片呢?” ...年之久,再联想起唐贞观年间在天台的寒山、拾得两位诗僧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化身,满怀欣喜之余,复惊叹本地之福!  虚云和尚是现代著名的禅宗大师,名满天下,望重宗门,世传是明末高僧憨山大师转世。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3639471.html